香港:
  • 纽约:
  • 伦敦:
  • 东京:
  • 悉尼:
  • 香港:
  • 新加坡:
首页> 资讯> 每日分析 >正文

江泽民《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》:提高能效是实现节能优先的重要途径

3.2.1节能优先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。目前我国人均能源消费量比较低,随着经济社会发展,今后还会有所增加,总量也会继续扩大。但中国不能照搬发达国家依靠大量消耗世界资源、实行能源高消费的传统发展模式,而要努力探索新的发展道路,坚持实施节能优先战略,在节约发展中实现工业化、城镇化和现代化。3.2.2节能是能源供需平衡的重要前提。3.2.3节能是现代文明的具体体现。3.2.4节能的重点领域提高能效是实现节能优先的重要途径。

文字截取2008年4月9日江泽民《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》

3.2节能优先的长期战略

3.2.1节能优先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。

目前我国人均能源消费量比较低,随着经济社会发展,今后还会有所增加,总量也会继续扩大。但中国不能照搬发达国家依靠大量消耗世界资源、实行能源高消费的传统发展模式,而要努力探索新的发展道路,坚持实施节能优先战略,在节约发展中实现工业化、城镇化和现代化。

3.2.2节能是能源供需平衡的重要前提。

节能优先是我国达到未来能源供需平衡的重要前提。加强节能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,可以有效减缓能源需求过快增长,使我国能源需求总量控制在资源环境约束范围之内,使经济社会在高效低耗中实现发展。

3.2.3节能是现代文明的具体体现。

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珍惜资源、保护环境,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。应引导全社会树立节约型消费理念,建立合理的消费模式,鼓励理性消费、适度消费,健全高效节能的社会公共设施,完善促进节能的资源配置体制和机制,把节约能源资源、提高能源效率切实纳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全过程。

3.2.4节能的重点领域提高能效是实现节能优先的重要途径。

应尽可能减少不合理的能源需求,更加有效地利用能源,以较少的资源投入,提供更多更好的能源服务。工业、交通和建筑是节能的重点领域。

(1)工业节能

工业用能在中国能源消费中比重很高,节约潜力巨大,可以充分挖掘。在工业化过程中,应利用后发优势,广泛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,使工业能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。当今世界,技术进步加快,新工艺、新设备不断涌现,提高能效已经从单一设备的技术改进,向系统优化、整体提效发展。目前,世界先进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仅为630 kg标煤,今后还可能降至570 kg标煤以下。大型先进干法水泥回转窑水泥单耗只有96 kg标煤,今后还可能降至86 kg标煤以下。

(2)交通节能。

工业化国家交通用能占能源消费总量的30%-40%。中国交通用能比重目前还较低,但随着汽车进人家庭,交通能耗上升很快,必须引起重视。公共交通系统可以为大众提供方便而节能的出行服务,既能减少交通拥堵,又有利于改善环境。如日本东京都公共交通周转量占城市客运交通周转量的80%,其中轨道交通又占客运交通的70%。交通系统与交通工具能效提高和环境友好已成为国际趋势。如目前生产的油电混合动力小汽车,其油耗已经低于每百公里3-3.5 L,比传统动力小汽车平均油耗低50%-70%,还有进一步降低的潜力。一些国家正在开发可一次充电行驶500 km的纯电动汽车,利用氢能实现终端零碳排放的燃料电池汽车也开始示范。我国在工业化、城镇化进程中,应将节油和环保作为汽车工业发展的优先目标,使汽车能效水平逐步进人世界先进行列;同时,大力发展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系统,大幅度提高交通系统效率,减少能耗和污染。

(3)建筑节能。

建筑物用能包括采暖、制冷空调和通风、照明、热水供应、电梯、办公和家用电器等方面的能源消费。工业化国家建筑物用能占能源消费总量的30%以上。中国正处在建筑业高速发展的阶段,每年新建成的建筑面积达20亿m2左右,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,用于建筑物的能源消费逐渐上升。推进建筑节能,政府办公用房、公共建筑设施应当先行,并引导居民住房和商业用房节能。积极推广应用建筑物节能技术,可以采用高效隔热材料、低散热玻璃、高效供热和空调系统、太阳能热水、水(地)源和空气源热泵、节能照明、楼宇智能化等技术,显著降低建筑物用能需求,使新建建筑物节能50%-65%,超低能耗建筑物节能9000,未来还有可能实现新建建筑的低碳乃至零碳排放;可以对集中供热系统进行综合技术改造,改善末端和管网系统调节,提高热源效率,使集中供热系统效率由目前的不到55%提高到85%[6]左右;强化建筑节能标准,提高节能建筑设计水平,采用节能建筑材料和设备,使建筑物能源系统的运行效率不断改善。这样,可以在改善人民居住和生活条件的同时,有效地减缓建筑物能源需求的增长速度。

【免责声明】123财经导航所发布的信息内容仅供交易投资者参考,并不构成投资建议“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”。网站上部分信息内容及图片来自于网络/注册作者/投稿人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您与我们联系关闭,邮箱:938123@qq.com。
第三方账号登录
第三方账号登录
第三方账号登录
  • *站点:
  • *网址:
  • 类型:
  • 联系方式:
  • 简介:

  • RRH123欢迎您的加入!如有问题请添加咨询管理员【微信号:938123】
  • *类型:
  • *问题:
  • 图片说明:
  • 联系方式:

  • RRH123感谢您的反馈!如有问题请添加咨询管理员【微信号:938123】